北京住总商品混凝土中心(简称中心)是北京混凝土协会副会长单位,是北京规模最大的混凝土企业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和北京市混凝土行业20强企业。中心下设四个大型搅拌站,拥有120辆绿色环保混凝土运输车、10余部泵车和10条可实时数据存储采集的全自动化混凝土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近300万立方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心采用“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统一承揽任务,统一协调生产,统一调配资源,以技术为依托,以质量为保证,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用户。在中心承接的地铁7、8、14、15号线多个标段以及未来科技城的鲁疃大桥、神华大桥和东铁匠营、王四营、周庄等多个保障性住房的混凝土供应中,可靠稳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施工单位的认可。
近年来,中心依据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和住建委有关预拌混凝土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住总集团质量安全管理“六个到位”(即:质量安全机构、人员、制度、责任、末端管理、长效机制到位)的要求,在质量管理中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实施质量绩效考核
中心所属四元桥、百子湾、顺义、东小口四个搅拌站,在建站初期即按照相关的资质等级要求,配置了人员、组织机构以及生产运输和试验设备。中心现有职工59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2人(含硕士研究生5人),专业技术员39人。近几年不断招聘引进高校毕业生,经过培训和岗位锻炼,陆续充实到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一体化”的优势,中心实施统一招标供应商、统一任务调配的经营方式。通过统一招投标,确认质量信誉可靠的材料供应商,而不是以“最低价”为依据,业务部门在签订混凝土合同时,也不以压低价格为条件,从源头上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中心和各站建立了两级质量考核体系。
第一级是中心试验室,代表商混中心执行质量监察的职责,对各搅拌站整体质量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各站技术负责人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第二级是各站,把质量考核细化到每个岗位,制定更为细致的质量考核指标,从源头和每个过程细节把好质量关。
中心质量监察部门在总工的领导下,定期对各站进行质量检查,具体内容包括材料检验、试验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等。检查考核的内容,既有施工过程中执行质量标准的情况,也有结果符合性验证,如混凝土强度的符合性。中心依据月度质量检查和混凝土生产供应过程中动态的质量抽查结果,以及是否有客户的质量服务投诉,确定站长、技术主任个人的质量绩效数额以及全站职工应得的质量绩效总额。
各站根据中心的质量要求和考核制度,确定各生产岗位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责任,明确检查人和检查频次,不同岗位承担的质量责任绩效的权重不同,涉及到从原材料进场验收到司机运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的全过程。例如:站内质检员负责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和施工配合比的调整;铲车司机负责不同批次砂子的含水、砂含石的观察,发现波动和变化须即刻通知质检人员和搅拌楼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测和调整。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控制保证,人员必须经过质量培训、考核,符合要求才能上岗。各站月末要对每个职工的质量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对中心给予的质量绩效进行二次分配,确定每名职工的质量绩效数额。
实践证明,绩效考核是衡量岗位职责是否落实到位的标准,也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顺畅运行的手段。通过质量绩效考核,推动了质量控制、材料检验、试验管理标准化的落实。目前,政府部门和广大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的标准、规范不断出台,市场形势不断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随时更新管理措施和工作内容,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服务的需求。
二、强化对影响混凝土质量关键环节的控制
1、突出对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中心要求各站严格按照标准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对砂含泥、粉煤灰细度、外加剂减水率等指标的检测实施日检、车检制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按退货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转采购部门按合同约定的罚则进行扣减。
2、加大对混凝土开盘鉴定的检查力度。明确搅拌站调度负责组织监督混凝土开盘鉴定工作,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各站质检人员负责对配合比的符合性进行检查确认。生产过程中,对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砂含水、砂含石等材料变化的情况加强监控和增加检测频率,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3、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监控。在合同技术条款中,既有搅拌站执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也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并对现场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结构实体的养护情况以及试块制作、临时标养的符合性进行验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项目的管理方进行沟通解决。
项目的管理方对质量要求一般是明确的,但在实际作业层面却往往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反复举证、沟通,才能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某工程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放灰人员习惯性的往罐车里加水,当罐车司机制止时,放灰人员就将水管直接往地泵口里加,怎么说也不管用。面对这种情况,站里就安排专职人员全程24小时监控。近一个月下来,作业层面的操作人员已经习惯不加水了,也了解了我们这样锲而不舍的目的。项目部对我们的做法非常感谢。由我们供应混凝土的结构工程,主体结构验收时都非常顺利,晨光家园小区、东铁营回迁楼等工程还获得结构长城杯金杯。
三、全过程监控重点及特种混凝土供应
对地铁、市政等重点工程,我们加大质量控制的力度,在质量保障和供应服务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施工方、监理及建设方的高度认可,也为承揽更多的工程奠定了基础。
未来科技城鲁疃大桥
以昌平未来科技城鲁疃大桥工程为例。该工程质量要求高,混凝土供应品种多、难度大,高强度混凝土,自密实、纤维、陶粒等特种混凝土都在此工程上应用,特别是C50箱梁结构的清水混凝土,每次浇筑量达上千方。我们从六个方面做好混凝土供应工作:
一是根据工程的不同技术要求,做好试验准备。如大桥上面的两侧是观景步行道,为了减轻桥面自重,采用容重不大于1900㎏/m3的轻质陶粒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的需要,技术人员选用不同孔结构、不同容重等级的陶粒进行对比试验,既要满足容重、强度等级的要求,同时还要在泵压的作用下,使陶粒混凝土不过多的吸水而造成塌落度的损失。在选用陶粒后,提前浸水,使陶粒吸水饱和再配料使用,并在站内进行了泵送试验,很好地满足了现场施工要求。
二是根据试验材料指标要求,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符合性验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关键在于所用原材料的稳定性,特别是特种混凝土,对原材料质量的微小波动都非常敏感。如自密实混凝土的砂含石粒型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扩展度和流动速度。因此,每次混凝土供应前,我们先由试验室人员对当期材料按照配合比进行试拌,验证是否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提前排查由于材料的微小差异带来的混凝土出机状态的变化,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
三是过程控制。明确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流程和相关岗位的质量要求,并对实施过程检查确认。如配制高强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对配合比的用水量要求精准,除了将计量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还要安排专人检查确认搅拌机和罐体内是否有残余水,排除影响混凝土出机状态的不利因素。
地铁15号线05标段桥墩
四是现场指导。对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进行交底、沟通。在每一次供应大桥箱梁混凝土时,中心专门派经验丰富的质量总监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和沟通协调。开始供应时,监理要求控制的塌落度和施工方需要的不统一,
由于C50混凝土塌落度偏小时振捣比较困难,对施工速度也有一定影响,我们派驻现场的人员和施工及监理方沟通,根据施工的不同部位,确定不同的塌落度。如开始浇筑的箱梁底面的混凝土,需要塌落度大一些,才能尽快充满箱体底板且较快凝结,从而避免浇筑腹梁混凝土时底板混凝土继续流动。为此,我们通过调整聚羧酸外加剂的配方,达到了预期效果,使原来需要14小时浇筑的1200方C50桥面箱梁混凝土,缩短至不到10小时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效。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监控完全由我们派驻现场的质检人员负责。
五是结果跟踪。每次拆除模板、养护完毕后,察看结构实体,记录相关情况,包括结构表面的色差、光滑程度、气泡含量等,并将观察的结果与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对应分析,分析结论和改进建议在下一次的准备会上向施工方反馈。
六是总结提高。对混凝土供应的全过程及跟踪的结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正提高的措施,并在下一次的供应中落实,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例如,根据现场施工速度的变化,调整混凝土罐车的发车间隔,减少在现场的停滞时间;混凝土塌落度小时,通过掺合外加剂进行调整,满足使用要求。鉴于罐体内搅拌混凝土充分性的差距,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色泽也难免有差异,桥梁侧面的混凝土由于浇筑分层时间不一致,也会在结合处出现色差变化。为此,我们和施工方沟通,从细节处调整施工工艺,使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光亮如镜,可以照见人影,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光洁如镜的混凝土桥面
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提高。质量改进活动的开展,为工程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也赢得了施工方、监理方的充分信任。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北京市正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核心,以落实质量责任为重点,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的质量,以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特别是对事关结构安全的混凝土搅拌站,北京市加大监管力度,市质量监督总站提出了涉及混凝土企业人员资质、质量体系、原材料检验和试验、生产过程控制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600多项,整体提升了搅拌站的质量管控水平。我们将继续严格落实上级的质量要求,细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让施工方对我们住总商混中心的混凝土质量放心,对我们的供应服务满意,靠质量信誉树北京住总品牌。(撰稿:赵荣明)
2013年6月,住总商混中心在地铁7#线14标段焦化厂段施工中,38小
时连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近万方,创地铁单体工程混凝土浇筑速度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