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起起质量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正如“海恩法则”讲的那样: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虽然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但是工程建设领域一起起惨烈的事故,也一次次地证明着这条法则。海恩法则还强调了两点结论:一是事故的发生是各种隐患、未遂先兆、漏洞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可见,人是安全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未亡羊时先补牢,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笔者认为,惟有常打事故防范“强心针”,常开思想教育“清醒药”,方能找出根源,消灭事故隐患。
一要常思。建设工程施工属高空作业,既是技术活儿,又是风险活儿。质量是基础,安全是保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不出事。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不出事。一旦出了事,后悔就晚了。不仅国家和人民利益蒙受巨大损失,还给伤亡者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建筑企业的信誉声誉也会一落千丈,想“东山再起”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施工企业负责人不能整天光想能赚多少钱,而要每天想到该担多大责;不能凭印象、靠经验、碰运气,应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施工安全质量牢牢记在心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否则,就难免要交昂贵的“学费”。
二要勤讲。虽然建设工程从招投标、承建到竣工验收,建设方与施工方都白纸黑字签了合同,但在安全质量问题上谁也不敢拍胸脯、打包票,许多突发性事故往往出在思想麻痹上。施工安全质量责任重大,不能仅限于大小会、节假日和上面检查,关键在平时。只有坚持天天讲、处处讲、事事讲、反复讲、才能加深印象。只有勤讲,同时又讲得有理,才能让人听得进去,自觉照章操作。
三要明责。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紧箍咒”。作为施工企业,有多大的项目,就有多大的责任。责任不明,下面就会等靠、观望,就会打乱仗,内部管理就乱套。作为施工企业负责人,千万不能只问施工进度,不问责任制度。只要人人明责,个个有责,变一人操心为众人操心,发生事故的几率相对就低。
四要把关。一个项目从投标到验收有许多关要把,而把关不严则是出事的根源。严格把关的前提是一靠制度,二靠人。因此,管理人员平时应认真做好“六防”:一防规章制度有“空心”,二防用工管理有“偏心”,三防安全检查不细心,四防材料进出有“歪心”,五防偷工减料起“歹心”,六防竣工验收有“外心”。特别是夜晚突击加班时,更要防止有人做“手脚”、打“马虎眼”。
五要多问。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管涉及到多层次、多环节、多流程,管理者不能仅限于会上一布置,会后一分工,就万事大吉了。特别是不少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技术能力差,很多方面还需管理者经常过问。比如建筑材料采购合不合格?新进材料是否未检先用?施工资料管理乱不乱?管理人员是否认真负责等关键环节,施工企业老板平时要多问,才能了如指掌。上面多管多问,既能引起下属的警觉,还能取得下属的信任。只有多管多问,才能起到间接提醒和正面督促的作用,也能检验下属说话是否真实、人品是否可靠,还能问出一些蛛丝马迹。
六要细听。善于细听下属意见是管理者必备的个人素质,也是取得下属信任的基础。有些情况只有通过用心听、细琢磨,才会知道下面真正在想啥、急啥、盼啥、干啥。
七要严查。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亲临现场,严格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一是检查不能走过场,要真正让检查起到作用。检查过后要有新变化,新起色。特别是施工现场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要用心看、细心查,越是隐蔽的地方越要认真,才能防患于未然。二是检查要做“有心”人,事先不通气,搞突然袭击,下面来不及做手脚,才能看到实情。三是每次检查要“多心”,不能光听汇报,要多看现场,才能看到“毛病”。四是每次检查多“留心”,少明察,多暗查,留心每一件小事,就能捕捉到“大事”。五是每次检查都要细心,不放过一个旮旯,不留“真空地带”,彻底铲除事故“温床”。六是“回马枪”检查才放心。为了防止应付检查、临时“抱佛脚”,检查结束后,半路上再杀“回马枪”,才能真正达到检查的目的。
八要整改。“治病要治本,斩草要除根”。整改措施得力,就能化险为夷,整改不力,就会死灰复燃。要想达到整改的目的,首先整改要“铁心”。坚持制度不认人、制度不饶人、不怕得罪人,该重罚的要重罚,该换人的要换人。要铁面无私,不能心慈手软,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其次,整改措施要“实心”。一是制度上补缺。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有人钻制度空子。二是思想上补课。加强典型案例教育、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克服麻痹松动思想,自觉遵章守制。三是操作流程上“补缝”。许多责任事故都出在违章操作、打乱流程环节上。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操作流程,才能防止责任事故发生。四是管理上“补洞”,许多责任事故都是因管理漏洞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不合格引起返工,新进材料未检先用,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监理擅离职守,施工偷工减料等。只有在内部管理上抓紧,用人上擦亮眼睛,才能补牢管理漏洞。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2-10-13,作者:刘一凡、李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