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近日举办的“防水层新生产模式治理建筑渗漏顽症”防水革新研讨会上,会议承办单位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牛皮公司”)发布了颠覆传统的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
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由级配橡胶胶料(西牛皮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和增强抗裂布即“德国筋”(西牛皮公司与德国科德宝高性能材料集团禄博纳公司合作开发)两部分组成。不同于传统预制防水卷材,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可由西牛皮公司自主研发的现制智能机在工程现场制作并完成铺贴。西牛皮现制防水卷材具有满粘不窜水、蠕变抗开裂、整体无接缝、大面细部能连续、可全机械化施工的综合优势,解决了传统预制卷材防水层大面粘不住易窜水、接边粘不牢易进水、收口封不住易灌水和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质量不稳定等通病。专家认为,这一新型防水材料和防水层生产新模式有望解决房屋渗漏“顽疾”。
尴尬现状:
既有建筑几乎“栋栋皆漏水”
李女士家的房子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在一个小型社区的顶楼,入住刚好10年,前几年屋顶就开始出现渗漏,5个房间有2个其实不能住人——天花板长满了青苔,遇上大雨还会漏水。最近,物业服务企业在找业主签字启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统一修缮屋顶,因不确定是否管用,她准备下个月搬去和女儿同住。
李女士碰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2014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第三方调查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项目调查报告》,抽样调查全国28个城市、850个社区的2849栋楼房,屋面渗漏率高达95.33%。57.51%的地下建筑存在不同程度渗漏,37.48%的住户受到房屋渗漏困扰。
业内人士表示,房屋渗漏不仅影响了老百姓居家的舒适度,也对建筑物造成了钢筋锈化、酸腐蚀,雨雪水冻胀裂,混凝土碱化,使用性能加速弱化等损害,严重的还会危及建筑结构安全。
原因探究:
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房屋渗漏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防水材料质量有了提升。然而,并没有彻底解决建筑渗漏的尴尬现状。
据了解,目前,我国市面上主流的防水产品是由防水工厂采用工业化装备制成可卷曲的片状材料。制作防水层时由施工方将产品搬运到建筑工地现场,通过裁剪、拼接手工安装形成防水层。“基层不满粘、搭边接不牢这是导致我国建筑渗漏的原因所在。”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远说。
西牛皮公司副总经理伍盛江认为,落后的防水层生产方式是导致房屋渗漏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房屋渗漏主要有3点原因。第一,预制卷材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不能密封满粘,局部破损,防水系统失效,由于找不到漏点,维修起来也无从着手,相当困难。第二,预制卷材防水层接缝处因材质、工艺、环境等原因局部粘不住导致渗漏。即使当时粘住,时间一长,也会松脱。据了解,大平面部位1万平方米的防水面积有1万多米长的接缝,而这些接缝处的渗漏往往让人防不胜防。第三,阴阳角、不规则基面、穿墙管、落水口等部位结构复杂,材质界面多,操作难度大,收口隐患多、收口封不好导致渗漏。
创新破局:
现制防水层将成行业发展潮流
施工人员用锤子猛敲装满水的混凝土水缸,水缸破裂但滴水不漏。这是研讨会上西牛皮公司工作人员演示的一幕。秘密就在于水缸内部进行了现制防水卷材的施工。即使水缸开裂了,现制防水层依旧完好无损,达到砸不漏、裂不怕、扣不掉的密封防水效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黄靖认为,现制防水卷材是一个创新的产品系统,其创新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级配橡胶,实现高固含、高弹性、冷施工、多道厚涂一次性成型创新,能与混凝土基面形成满粘的密封层,解决了防水层与基面的粘结问题,从根本上阻断了渗漏水的通路与可能性;二是“德国筋”抗裂胎基,实现薄而强、抗撕裂、憎水性与浸润性兼顾的创新,与级配橡胶易融合形成复合防水层,蠕变抗开裂;三是现制卷材自动化装备,实现防水卷材现场机械制作、同步施工铺贴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克服了内应力问题,真正实现防水生产施工机械化、智能化、快捷化。
该产品由西牛皮公司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与清华大学、德国科德宝高性能材料集团禄博纳公司合作研发,获得了业界普遍认可。根据该产品制定的标准《2018年水性橡胶涂料与现制卷材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获得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立项。标准编制过程中,该产品先后在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高分子工程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进行验证试验。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流程,上述标准于2019年8月正式发布。
黄靖认为,现制防水卷材优点主要体现在,在创新材料、制备工艺装备和施工方法的同时,为解决防水行业痛点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大市场价值,这也是上述标准能立项编制的关键。上述标准编制时以防水有效性为导向,引入抗窜水性、应力松弛、接缝变形能力、桥接裂缝能力等应用指标及测试方法,指标要求高。结合查新及鉴定,专家审查会一致认为,该标准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一款升级换代的产品,代表防水行业发展的潮流。”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广涛表示。
(来源:中国建设报,2020-08-20 作者:陈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