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基地1号机库施工现场,随着“整体提升标高到位”的报告从对讲机中传来,长404.5米、宽97.5米的钢结构屋架成功“升顶”。这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单体规模最大的维修机库工程。北京建工建设者以工匠精神与创新智慧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亮眼的“北京建工方案”。
北京建工承建的南航基地项目包括维修机库、航材库及维修车间相关配套设施等单体建筑,其中总面积3.9万平方米的1号机库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库,其钢结构屋架长404.5米,宽97.5米,建成后将设5个宽体机机位和3个窄体机机位,最多可同时容纳包括2架空客A380、3架波音777在内的12架飞机停放维修。
1号机库采用了全国首创的“W形斜桁架”屋盖结构体系,能够最大限度节约用钢量,压低屋盖高度,确保内部有足够空间供飞机停放维修。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采用“地面拼装、局部吊装+整体提升”的方法进行施工,先用吊车将各个拼装单元在机库地面上对应的投影位置进行组装,将西侧边桁架吊装就位,随后再利用提升支架将完成拼装的屋架整体提升。
钢屋架整体提升仅用两天时间,创造了同类工程施工的最快纪录。“带着管线提升”——这是项目团队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举措。按照传统做法,位于屋架顶端的各类机电管线要在屋架提升到位之后才开始组装和安装,这次项目团队却另辟蹊径,他们在现场提前完成钢屋盖小拼,节省拼装占用工期的同时,机电管线专业队伍也进入现场,在网架拼装时随拼装一起施工,在地面上便已完成了原本需要在提升后借助脚手架或高空作业平台完成的工作。提升当日,总重600吨的虹吸雨水、泡沫雨淋、桥架及灯具主管线随钢屋架一同提升到位,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这次极大挑战建设者智慧的提升中,有着很多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实打实的“技术含量”。项目团队采用国内行业前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拥有高控制精度和强控制能力,通过同步控制程序,确保各提升点的结构位置同步,相距几十至上百米的各相邻提升点同步误差控制在10毫米之内。此外,项目团队还应用了20 米长距离传感器和精度最高的液压调节比例阀,确保测量精度达到0.25毫米,并对提升速度进行了平稳精确的控制。
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将对品质的专注和极致追求渗透到了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在钢屋架的焊接环节,由于工程采用球管结构,有着大量杆件及球节点,所有球与杆之间的焊接全部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工程整体焊接量很大,焊接要求高。根据统计,1号机库钢结构共完成焊缝42056条,所有现场焊缝都进行了超声波自检和三检,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9%以上。
在南航机库封顶之后,9月29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基地机库钢屋盖缓缓提升就位,东航基地机库正式封顶。这也意味着大兴国际机场所有配套机库工程全部完成结构施工。按照计划,机库将于今年底封顶封围,2019年6月30日前全面竣工。
北京建工旗下三建公司承建的东航基地机务维修及特种车辆维修区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54万平方米,包括机库及附楼、业务楼、航材库、北区能源动力中心等15栋单体建筑。其中北区机库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东航基地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机库由一个维修机库大厅和四层附楼组成,共设有2个宽体机机位或3个窄体机机位,最多可同时容纳2架波音747或3架波音777型机,能够满足多型号、不同维修维护需求的飞机灵活停放。
“机库大厅平面长147米、宽99.7米,网架总重约1600吨,是此次整体提升的重点所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针对工程的技术难度和跨度,项目团队采用了“地面拼装+整体提升”的方法完成钢屋盖网架提升,先用吊车将各个拼装单元在机库地面上对应的投影位置进行组装,随后利用提升支架将完成拼装的屋架整体提升。9月25日,工程首先启动历时1小时左右的预提升,将大厅网架提升至0.4米。1天后,正式启动整体提升,提升高度22米,平均提升速度达2-3米/小时。截止到29号上午,钢屋盖全部提升到位,标志着东航基地机库完成封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东航将投入150架到200架大型宽体和窄体飞机在此运行,开通连接美洲、欧洲、澳洲和日韩、东南亚、港澳台航线,承载大兴国际机场近40%的航空旅客业务量,并建设覆盖国际国内的航线网络。
(刘伟、齐翰、阴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