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划线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

时间:2017-04-10 13:22

       西欧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房紧张问题,欧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一些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掀起了建筑工业化高潮。上世纪60年代,住宅工业化扩展到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目前,西欧5层~6层以下的住宅普遍采用装配式建筑,在混凝土结构中占比达35%~40%。

       美国地域大,多元化发展,预应力预制构件应用广。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美国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形成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日本于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在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中,日本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对住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立法来确保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坚持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住宅建设工业化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的模数标准,化解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住宅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英国选择发展钢结构的道路,新建项目钢结构占70%。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70%以上,形成了从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法国选择走预制混凝土结构的道路,1959年~1970年起步,1980年后渐成体系,绝大多数为预制混凝土构造体系,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少量采用钢结构和木结构,装配式连接多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  

       丹麦建筑产业化发达,产业链完整。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受法国影响,强制要求设计模数化。预制构件产业发达,结构、门窗、厨卫等构件标准化,装配式大板结构、箱式模块结构等。  

       瑞典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装配式木结构产业链极其完整和发达。发展历史上百年,涵盖低层、多层甚至高层,90%的房屋为木结构建筑。  

加拿大

       加拿大建筑较多采用剪力墙+空心楼板,严寒地区混凝土装配化率高。类似美国,构件通用性高,大城市多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小镇多为钢或钢-木结构,6度以下地区采用全预制混凝土结构(含高层)。  

新加坡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以剪力墙结构为主。该国80%的住宅由政府建造,组屋项目强制装配化,装配率达到70%,大部分为塔式或板式混凝土多高层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组屋建设。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7-03-23)

主办单位 : 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声明 : 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电话 :010-8312 8916邮编 : 100067传真 :010-8312 5388,010-8312 7828E-mail :bjgczl@bjgczl.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8号院7号楼(北京城乡集团办公楼)二层京ICP备 11038305号-1 网站建设首企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