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划线
“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板面一次压光合格率”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

时间:2016-12-08 11:00

今年7月,在厦门召开的2016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发布上,由中国新兴建设开发一公司发布的“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板面一次压光合格率”荣获一等奖,为新兴建设赢得了荣誉。

任何一项成功,无不伴随着攻坚克难的酸甜苦辣。新兴建设开发一公司瑞德胜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收获了喜悦,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成长。

2015年3月底,一公司承建的中国电子瑞德胜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6号、7号厂房建筑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全部为仓储区,单层最大面积7385平方米,原计划6月底结构封顶。但是,建设单位为了既降低成本又满足使用要求,决定将原来的结构地面作为最终的建筑地面,也就是取消了后续建筑地面施工,这就需要结构地面一次压光找平,且平整度偏差要控制在±3毫米。不仅施工难度成倍加大,困难增多,结构封顶的时间不能改变,而且公司范围内没有结构面一次压光的经验,需要将地面压光的做法与结构面一次成活的要求结合起来做,项目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攻下这个难关,项目部在公司的指导下成立了9人的QC小组,全力以赴攻克此技术难题。4月初,小组成员查阅了资料,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并针对浇筑的第一段结构板压光进行质量抽样调查,对完成的两端结构板面进行质量调查,共抽样600个点。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结论,只要解决结构板一次压光产生的表面裂缝和楼板平整度这两个问题,结构板压光质量合格率即可提高到95%。经过此次调查,小组成员找到了主要问题。大家再次聚集,此时,QC活动像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样,吸引着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板面压光一次合格率,大家经过多次现场研究讨论,将主攻方向聚焦在施工工序的不合理和混凝土配合比问题上。针对这两个问 题,再次进行大脑风暴,并开展可行性对比分析:对于施工工序的问题,通过增设标杆,调整附膜养护开始时间,直接对工人进行指导来攻克;对于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问题,通过调整混合土外加剂含量以及实验来解决。

有了方案,就有了方向,紧接着就是紧锣密鼓地实施。在施工现场,小组成员与施工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并给予指导,确定了支模绑筋(同时设置标杆,验收标高)、浇筑混凝土、振捣(同时去除标杆)、电动找平机刮平,待混凝土初凝后,抹光机压光(同时人工抹平并覆盖塑料布)的新的施工工序。经过实际操作后发现,一段结构板压光出来的效果平整度达到了预定目标,但混凝土裂缝还有待改进。小组成员与搅拌站内技术人员讨论、并参与了多次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论证,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含量调整为12%,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扩展度、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的合格率。不仅如此,现场的小组成员将新浇筑部位的进场混凝土进行扩展度、坍塌度检查并记录,调整后的混凝土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实验结束后,小组对完成的4个段进行全面质量检查,抽检了20个检验批,共600个检测点,结果让人欣喜:一次压光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6.8%,高于活动前指定的95%目标值。这一结果得到了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亦庄开发区建发局的一致认可,并在2015年6月28日第一次长城杯检查和两个月后的第二次长城杯检查中,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此课题的实施,通过分区施工过程监督、优化工艺、改善养护措施等手段,控制和减少了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地面施工质量缺陷,节约成本七万余元。

2016年4月,《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板面一次压光合格率》代表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参加了2016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发布会,荣获一等奖。同年七月,在厦门召开的2016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发布上,该课题再次荣获一等奖。

课题源于发现、探索工作实践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历经查资料、理思路、找方向、成方案、攻难关……一步一步的征程才得以完成。QC 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一次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练,它让年轻的技术人员成长,让他们自信,让他们自豪,更激发了技术人员的无限斗志。

                                    (撰稿:薛帅)

 

 

主办单位 : 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声明 : 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电话 :010-8312 8916邮编 : 100067传真 :010-8312 5388,010-8312 7828E-mail :bjgczl@bjgczl.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8号院7号楼(北京城乡集团办公楼)二层京ICP备 11038305号-1 网站建设首企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