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模生产线夯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础
6月中旬,江苏南京国土部门发布2016年第05号土地出让公告,出让的10幅地块有6幅标注:“该地块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装配式建筑”首次写进土地出让合同强制性条款,并面向房企拍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事实上,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标配”之一,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占到70%以上。而建筑量占全世界50%的中国,这一比率仅为7%,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装配式住宅技术门槛不高,生产成本较合理,在国家政策利好形势引导下,不仅传统建筑企业纷纷试水,不少社会资金也争相涌入,企盼分得一块蛋糕。装配式住宅竞争焦点何在?市场和技术哪个更重要?
在河北永基集团(以下简称河北永基)看来,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才是装配式住宅产业发展的关键。
质量第一,苦练内功
持续研发12年,三条年产能5万平方米平模生产线,一条年产能50万平方米的立模自动化生产线,以292项专利为科技支撑,在装配式住宅市场日益火爆的当下,河北永基并不急于投身市场追逐利润,而是静下心来苦练内功,潜心于技术研发。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技术经得起考验,市场才会垂青你。”河北永基董事长朱连吉做技术出身,在市场面前,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投入数亿元资金打造过硬的装配式住宅生产线也在所不惜。
“行业标准JGJ-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经包含了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验收等全面的技术问题,施工标准图集由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编制完成,因此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工厂化生产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朱连吉认为,在行业标准和施工标准图集兼备的情况下,生产者的质量管控态度和管控能力、如何组织生产、采用什么样的制备方法成为关键。
一切从高质量出发,河北永基自主研发打造预制混凝土结构(PC)自动生产线,从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到完善改进,创出首条实用的PC平模自动生产线,形成了自动化生产能力,有序的工厂化、标准化流水式作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寿命,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创新立模,引领行业
创新不是句空话,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2015年5月,河北永基平模生产线顺利投产,形成年产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朱连吉很快发现,采用进口或国产平板模具生产预制混凝土结构部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产量低——因为混凝土生产有初凝期和中凝期,混凝土养护周期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往往需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下一道工序,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因此大打折扣;其次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养护用水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并不能完全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三是平模生产模式整体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能不能对平模生产模式进行改进?朱连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马上着手解决问题。他带领由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展开科技攻关,经过无数次尝试,成功研发了立模生产技术。立模生产技术相比平模生产技术优势明显,首先立模技术能够实现构件的双面成型,有效地解决平模生产存在的时间影响产能的问题;其次是立模生产模式更为高效,一组立模由18个模具构成,由于采取“竖立”生产形态,相同面积的生产空间可以同时展开更多构件的生产;新研发的立模生产技术集成PLC(可编程控制器)与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构件混凝土形态自动调节水量和温度,实现了构件生产精细化质量管控,还减少了人工费用、降低了用水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环保节能要求;创新的钢筋网自动成型技术、墙板模具精度控制、自动振动平台振动力的控制、墙板成品的真空吸吊运输、蒸养窑温度的控制等其他自动化装置,从灌浆到养护到温度控制,全程实现自动化管理,生产效率极高;自动化生产线所用原材料为钢筋、水泥、砂石料,迅速成型,表面平整达到2毫米内,安装完成后直接刷涂料,减少使用胶合板、油漆等可产生污染材料,对环保性能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进行集中处理后循环利用,废料也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现场无噪音、无垃圾、无任何有毒有害气体,实现了节能环保目标。
立模技术的研发成功有效地解决了十多年来PC生产技术不成熟、投资大、产能低、技术实用性不高、节能环保难保障等困惑行业发展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在考察了河北永基的立模自动化生产线后表示,这项技术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他鼓励河北永基:“要确保生产不间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为行业发展作贡献。”
质量管理体系化
在生产现场,河北永基展示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建筑构件均采用标准模具生产,采用了新型保温设计,地板安装了供热循环管道,地板、厨房、卫生间以及地暖管、电线管、网线管、水管等提前放在标准模具里,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不用另行进行安装和装修。
构件生产完了,组装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整体质量。为保障最后一公里的质量,河北永基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控从生产车间延伸到施工现场,严格培训专业的设计、施工、维护团队,采用国家标准中套筒连接和浆锚连接方式进行拼装安装,部分采用现场浇筑,能够承受8级地震烈度,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展了独栋别墅、农村住房、单元房等多种房型的搭建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了设计、生产、施工、维护的一条龙产业链。
面对一些质疑,朱连吉信心满满:“装配式住宅是建筑产业化的一种重要特征表现,关键不是可不可以干,而是如何干好的问题。”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6-07-12,记者:王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