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吴慧娟在第十三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讲话——
2016 开局之年 关键之年 机遇之年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借此机会,跟与会代表交流一下我们建筑业面临的形势和今后改革的方向。我想说三点。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建筑行业同仁的努力下,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是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2014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3%。同时,建筑业还拉动了钢铁、水泥等50多个关联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是建筑业保障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人民群众安居。2014年,全国房屋施工面积达到了125亿平方米,增长10.4%。其中保障房超过了700万套,保证了人民群众居者有其屋。此外,还相继完成了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等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城镇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三是为社会就业作出了贡献。2014年,建筑业从业人数是4960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6.42%;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4000余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20%以上。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是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核电工程等一大批“高、精、特”项目的建成,我国的工程建设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建筑、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冶集团等5家企业进入了全球500强。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我国内地的企业就有55家上榜。
五是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不断取得进展。许多建筑业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了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是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企业自控、监理监督、业主验收、政府监管、社会评价等质量安全体系。当前我国工程质量总体受控,建筑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体建筑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在座的各位企业家的辛勤付出,这是我们建筑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建筑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随着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全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放缓,建筑业也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态势。
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是117947亿元,虽说有所增长,但是从2013年至今已经连续10个季度增速呈现下滑。2013年第一季度时建筑业发展增速是20.19%。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是9.75%,第二季度是4.3%,第三季度是2.3%,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速下滑的趋势。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是106.0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这是第三季度数据,比上半年的3.1%还是下降了1.7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的房屋面积是31.1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6.7%;建筑业新签合同额117178亿元,同比下降了6.8%。
可以看出,建筑业新开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新签合同额均已出现了负增长,建筑业已经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建筑企业如果仍延续以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拼规模、拼价格、拼速度,很难再可持续地生存并发展。
我们要正确地研判未来的经济走势,因为中国的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大家知道,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更是建筑业发展的机遇之年。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今年,国务院已经密集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等多方面的决定,就是在释放企业的活力。实际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也相应出台了系列文件。比如说统一建筑市场的文件;比如说简政放权,取消了施工总承包关于工法、专利、标准、科学进步奖等考核指标;还取消了工程的特级、一级企业承包限制等。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建筑业改革发展大会。我们还要出台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做好建筑业的顶层设计。所以,我们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会议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召开,并准备将这个改革意见文件上报国务院,争取建筑业有这么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文件。
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上来说,我国在今后的5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的发展。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对于我们建筑业来说,这预示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比如“一带一路”涉及沿线总人口44亿人,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大概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应该说带动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我们建筑业要看准这个机遇走出去。还比如,国务院已经先后颁发了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东北振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个意见和纲要,这将带来大量的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还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沿海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城乡危旧房改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将全面展开。同样,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而,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快速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应对当前的重大挑战和重要的机遇。
三、明确目标,深化改革
目前,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建筑业是我国实施改革最早的行业之一。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业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已不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我到建筑市场监管司已经4年了,我也觉得我们建筑业原来设定的一些体制、机制、规定,尤其是一些资质的标准等,确实还带有一些计划经济的烙印。现在,建筑市场体系不健全,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落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一线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筑业今后深化改革的思路,主要是着力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人员素质,着力激发企业活力,着力优化市场环境,以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我刚刚说了,明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召开建筑业改革大会。实际上我们已经搞了一个初步的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各省市的意见,同时也在征求中央各部门的意见。我们已经陆续着手调研,上周还在南通开了一个民营企业的座谈会。年底,我们还会陆续以开座谈会形式进行调研,征求更好的建议。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外,我们主要是从优化市场环境,改革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培育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等方面,来提出改革的若干意见。
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建筑市场监管司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工程发包的方式。对于非政府投资项目,我们建议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发包的方式。国际上的招投标,也是政府工程招投标。中国现在实行所有的工程都招投标。实际上,业主可能比政府更要注重效率,所以非政府的投资项目,要由业主自己来选择发包方式,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对于政府工程,应该简化招投标程序,推进电子化评标。要研究合理、低价的中标方法,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劳务资质未来将逐步取消,目的是发展专业作业的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同时,我们也要培育大批的专业承包企业和专业施工企业。
建筑业现在有资质的企业有8万多家,实际上我们总承包企业有4万多家,专业承包企业也有4万多家,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合理的结构应该像一个金字塔,最上面才是总承包,我们现在是桶型的,最后形成了专而不精、总而不包。我们准备在总承包问题上出台关于政策方面的文件,尤其是重点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来推广。深化组织改革,就是要放开限制、优化服务。资质方面的管理要放开,当然责任要由企业来负,不再是政府担保。现在的资质管理,实际上是政府的一种担保,来证明你有这个能力。但是政府干预得太多、管得太多,未必能管好。所以,我觉得在组织实施方式上需要优化。今年出台的一些文件大家也看到了,我们已经在放开一些限制,也准备优化一些服务,包括简单的换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的创造力。
二是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农民工的问题中央已经多次提出了要求,让农民工进城,要融得进去,住得下来。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民工的问题上要有一个大的突破。
对建筑业来说,一要改革建筑用工制度。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自有工人为骨干,专业承包和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工人为主体,劳务派遣为补充的多元化的用工制度。这并不是强调企业全部都是自己的工人。总承包可以再进行分包,大的专业分包企业还可以再一次进行分包。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要鼓励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型的班组长组建“小微专业”作业企业。有家劳务企业号称有10万人,管理人员就十几个人,实际上是一个空头公司。当然也有好的劳务公司,我们将来可能不发资质,但是好的劳务公司你继续做下去我们不反对,可能在税收包括社保方面等都有优惠。
同时也想加快促进农民工转化为建筑业的产业工人,规范用工的行为。这点我们还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年可能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最终实现建筑工人技能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工人从业前的培训工作。“十三五”的规划中,可能每年对农民工从业前的培训有2000万人次以上。尤其对没有升入高中、大学的学生,要免费进行技能培训。
政府要不断完善技能的培训体系,制定统一的技能鉴定标准。作为继续教育机构也好、培训机构也好,政府不会再强制定名单。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把这个文件给取消了,原先定的一批包括建造师的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我们一律都取消了。培训,可以多种方式,而不再是以政府定的机构为主,这也是在考虑减轻企业的负担。总之,政府要来完善技能培训的体系,制定统一的技能鉴定标准,做好主导作用。从企业层面上来说,重点是做好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就是要采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形式,做好工人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筑工人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的自身优势,采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创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建筑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产业工人。
三是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第一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充分发挥工程担保的作用,全面实行工程款支付和承包商违约担保制度。比如,招投标是最低价中标的话,保函和担保一定要跟上。我们也在设想,如果企业要去总承包工程的话,它有这个能力,可能它的资质未必能完全达到,是否能通过担保保函来进行,而不以政府发的资质为主。
“两年行动”,对转包挂靠的打击力度很大,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经济下行,另一方面各类保证金层出不穷,企业的负担非常重。其实我们也做过这方面的调研。明年,我们将全面清理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的各类保证金和收费,坚决废止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保证金,以保函代替保证金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为例,从目前来看,它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结果好的企业钱还压进去了,坏的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一点上,可能会有所改变。
第二加快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和人员的信用机制,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今年年底前,我们基本可以实现“部、省的数据互联共享”。加快研究制定建筑市场诚信行为管理办法,这里头可能包括评价标准。但是我不希望这一个评价又变成企业的另外一个约束,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研究透。我们想加大市场的诚信信息公开的力度,全国各省对这项工作也非常支持,所以年底前基本能实现。
第三“两年行动”要转化为长效机制建设。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应该说,这项活动开展以来还是很得人心的。今年各地一共检查项目485337个,涉及建筑单位344003家、施工单位376908家,发现的违法发包、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的项目是13216个。
实际上,从上个季度的检查来看,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在逐步下降。明年是两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要建立“两年行动”的长效机制,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希望大家在这次论坛中畅所欲言,为我们建筑产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探索改革新思路、谋求发展新途径建言献策,推动建筑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来源:《北京建筑业》2015年第4期。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