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承军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大会。我首先代表市住建委,向质量协会的领导、专家,各会员单位的领导、专家,各获奖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正是因为有大家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才促进了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今天的会议非常有意义,既是创优经验交流提升会,也是创优标准宣贯学习会,借此机会,我把自己工作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要认清当前我市质量管理工作的形势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创优工作,从1986年试评市级优质工程起,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创优活动不仅促进了企业素质、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为提升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从亚运工程、奥运工程,到五十年国庆、六十年国庆工程,施工企业给首都留下了宝贵财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住宅工程建设,从保障房工程到商品房建设,总体工程质量满足了老百姓日益提升的需求,也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市的工程质量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不容质疑。近年来,外省市出现了“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北京市的工程质量总体较好,而且是稳中有升,主体结构质量是有保证的,百姓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北京市的市场竞争是最充分的,市场管理也是比较规范的,不仅得到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和肯定,也得到了各部委甚至联合国、国际透明组织考察的好评。
但是,由于北京市的施工企业多,建设规模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始终存在。例如,大兴地区连续四年出了两起质量事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任何时候都不容盲目乐观。住建部刚刚开始的全国范围内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得到了克强总理、高丽副总理等领导的重要批示,说明从部领导到中央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了全国工程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两年治理的目的是提高百姓的满意度,坚决杜绝质量安全事故,但是落脚点还是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北京市领导和住建委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制定了“两年行动”方案,结合北京的情况,提出了以确保结构质量为中心的两年治理任务。现在北京市的混凝土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结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从混凝土的生产来看,全市规模较大的搅拌站有250多家,其中有资质的141家;年产能近2亿立方米,但是市场需求大约6000至8000万立方米,产能过剩一倍还多。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企业竞相压价、不正当竞争,资质出租出借、挂靠转让,阴阳合同,阴阳配比,搞假试块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混凝土结构回弹测试时,结构表面强度和碳化深度值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拆模过早,养护不到位。我们抽查一些项目发现,有的为了省水,节约成本,基本靠风吹雨淋;有的为了赶进度,拆模过早。这些都给结构质量带来隐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建筑的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另一个原因是现场管理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有的不能切实到岗履职,始终在施工现场指挥管理,甚至有的项目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变成了农民工指挥农民工,疏于指挥,缺少管理。当然,我们的保障性住房、重点工程、轨道交通等工程管理的非常好,全国都在学习我们的轨道交通工程监管经验。但是,问题也是不同程度存在的,有的项目,同一个楼座,价格高十块就能提供强度保证率更高的预拌混凝土,少十块就偷工减料,将质量保证置之度外。由于节能减排的需要,加上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搅拌站使用越来越多的拌合料、外加剂,如果在浇筑工艺和后期养护上不能及时跟上,尽管检测指标可以达到,但是由于水泥用量少,隐患是必然存在的。目前,我们的研究情况,还没有一种材料可以完全或者大量替代水泥,混凝土还是要以水泥为主,拌合料和外加剂填加总要有个科学合理的限量。
现在的质量管理也面临一些难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死后验尸”,非得等到二层、三层了才能发现问题?全世界的混凝土强度都是28天以后才知道是不是符合规范要求,我们也是仅有一些预测预控措施而已。如果在材料采购环节及施工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死后验尸”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北京是首善之区,工程质量必须坚持首善标准,所以结构质量是绝对不能出问题的,如果出现了“豆腐渣”工程,不仅是政府重点监管的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等项目,就是其他开发项目也不行,是无法向全社会、向老百姓交待的,甚至会成为国际的焦点。现在的质量问题处理,比起五年前十年前要艰难得多。以前局部梁、板、柱有些问题,剔凿了再加固,从质量技术、安全使用、功能保证上是没有问题的,是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但是现在,即使能这样处理也不行,因为社会对工程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升,作为使用人的老百姓在心理上也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北京市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这些新问题、新难题,特别是混凝土行业问题对结构质量的巨大影响,大家一定要清醒认识,深刻反思,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依然是任道而重远。
北京市每年都有数百项工程获得“长城杯”、“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等奖项,包括公建、住宅、基础设施工程,对全市工程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明显,社会行业影响巨大。就当前北京市场的现状而言,创优工作不仅不能消弱,而是还要加强,创优范围不仅不能缩小,而且还要扩大,尤其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等惠民生项目。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创优工作,更多的项目积极参加创优活动,更多的工程获得“长城杯”,更多的工程质量水平达到“长城杯”的标准,以此推动全市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整体提升。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更多的优质工程、“长城杯”工程。一个工程质量如何,总得有个评价,所有工程都申报鲁班奖、国优,显然不现实,要通过市优“长城杯”,旗帜鲜明地推动质量管理,现阶段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继续做实做好。有的企业已经通过创优得到好处、尝到甜头,促进了企业发展,也有的由于不重视、不积极,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北京市场质量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长城杯”奖,有的企业在北京干了十几年,一项“长城杯”没获得,这可以说明在质量管理中是存在问题的,工程质量没有从“长城杯”的角度得到认可,企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这个活动要力争把好的企业、好的项目全评选进来,“长城杯”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符合申报条件,每个企业都可以申报。只是有一点要牢记,首都质量水平代表了国家水平,申报门槛可适当放宽,但是标准要坚持严格不能变,不仅不能降低“长城杯”的品质,还要适应社会的新发展,不断提升“长城杯”的品质。我讲这一段的目的,是说创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坚持首善标准,市住建委将全力以赴支持创优工作,做创优工作的坚强后盾。
多年来,创优工作在行业前辈的带动下,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创优逐步走向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2002年,北京市就研究制定了《建筑长城杯工程评审管理办法》;2003年,颁发出台了《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和《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评优不是凭经验、拍脑门,而是通过行业协会通过精心组织、科学决策,土建、水电、设备等行业专家,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查看资料、检查现场,逐项评分,综合评价,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定,各方面比较规范,走在全国前面,得到了部里、市里领导的好评和社会百姓的肯定和认可。专家们不论酷暑严寒,多年辛勤工作在一线,市住建委没有收到过任何有关工程创优的投诉,没有收到一起类似评比不公、专家不廉政等方面的反映。相反,我们得到的情况是专家们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到现场连续查,发现问题不是“一刀切”,机械地、教条式的否定,而是指出问题,帮着分析原因,指导落实整改,最终符合标准要求,实现创优目标。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产品,建筑工程允许出现可以整改的问题,上万平米的大楼,有点问题,整改了,达到标准规范要求了,是不影响创优的。希望协会坚持下去,引导企业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创优,提升工程质量。
四、结合分管的工作,对创优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是对于获得“长城杯”的工程,能否考虑尽快研究制定实行永久性标牌制度。从2011开始,竣工的建设工程已经实行永久性标牌制,合格的工程要终身负责,优质工程也要终身负责,管三年不行。这也是落实住建部质量责任终身制的要求,是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二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鼓励企业多申报优质工程。有句话说的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申报优质工程意味着树立了更高的质量目标,开工伊始就要高标准、严要求,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最终结果肯定很好。有两组数据:2013年,全市施工总面积2.15亿平方米,获得结构“长城杯”的工程共3183万平方米,占比约15%;全市竣工总面积3989.7万平方米,获得竣工“长城杯”的工程共521万平方米,占比为13%。2013年,保障性住房获得结构“长城杯”的共729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施工总面积9469万平方米的7.7%;获得竣工“长城杯”的共68.9万平方米,占全市竣工住宅总面积2155万平方米的3.2%。从这些数据来看,无论是优质工程占所有建设工程的比例,还是保障性住房占全部获奖住宅工程的占比,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市住建委也将研究制定一些措施办法,提高优质工程的含金量,使企业创优得到鼓励、支持。例如,通过公示统计数据,公布创优多的企业和创优多的项目经理的名字,在招投标市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对创优多的企业和项目经理进行宣传、鼓励。下一步企业升级,也可以考虑把工程创优数量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研究措施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门槛,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为保障房项目供应混凝土,施工企业都能承建,而是要优选信誉度高、技术力量强、类似业绩多、获奖创优多的企业。协会也可以通过发布统计数据等手段,宣传和鼓励获奖创优多的企业和个人。
三是多组织交流会、现场会。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业有自己的特点,只限于文件交流是不够的,有时候就是要把大家组织到一起,面对面地一起交流就会产生更有效的作用。建议协会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多组织不同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创优经验及创新技术的推广。
四是坚持创优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这点艾永祥会长已经强调过了,不再多说。建议适当增加技术手段,如混凝土结构墙体进行回弹的检测及采用其他新技术检测手段等,可不作为强制要求。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各位质量协会领导、专家,各大企业领导、专家,多年来对市住建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配合。市住建委是施工企业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平时工作接触最多,工作要求最严,但也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更好的行业发展条件。大家认为建筑行业有哪些问题,住建委的工作哪些需要完善改进,都可以直接向我们反映或者向协会反映。
同志们,让我们戮力同心、再接再厉,推动我市工程创优工作实现新常态,不断提升北京市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